正义网讯(通讯员童画)自2020年起,一场名为“巴黎时装周儿童单元”的儿童走秀活动在全国多地举办,活动现场频繁出现国际奢侈品牌服饰,一度引发家长群体的追捧热潮。舞台上,孩童身着“大牌”“奢牌”服装穿梭走秀;台下,艺术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与家长们专注围观。凌女士便是其中一位家长,她为让儿子参与走秀,累计花费数万元。
时间来到2023年年底,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地区检察院依托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实践基地,获悉一条案件线索——权利人正因服务商标侵权认定争议问题,而陷入维权困境。
“巴黎时装周儿童单元”让家长们趋之若鹜
2020年起,黄某先后经营包括A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,雇佣王某等人,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多个省份,开展“巴黎时装周儿童单元”儿童走秀活动。在确定走秀活动的具体时间、地点后,公司销售部门会通过开设在各网络社交平台的公司账户上进行宣传,吸引到一些家长和艺术培训机构来为孩子报名。“一场秀的报名费是数千元,如果想买走‘秀服’,则可能花费上万元。”A公司员工王某供述。
面对闻讯而来的家长和艺术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,黄某宣称A公司为“巴黎时装周”官方授权合作机构。
借品牌商标之名收取高额报名费
在多场儿童时装走秀活动中,无论是邀请函、招募等宣传场景中,还是走秀现场上,都突出显示“DIOR”等商标。然而,该活动与巴黎时装周及“DIOR““GUCCI”等品牌权利方毫无关联,亦未获得任何授权。黄某虚构的“巴黎时装周儿童单元”实为个人编造,其名下公司均无相关品牌授权。
如此操作,无非是让参与活动的家长及孩子误认为该时装表演为“DIOR“等品牌方组织或授权开展的,据此收取高昂的活动报名费。而孩子们穿着的“秀服”也只有一部分是从商场以及其他正规渠道购买的正品,剩下的则是黄某低价网购假冒的与上述品牌同款式的服装,冒充为“秀服”,真假混用于秀场上。
不卖假货,仅使用服务商标也构成侵权
“我们只是使用‘DIOR’商标说明服装品牌,并未销售假冒商品,这些假货仅用于租赁给摄影机构。”黄某到案后如此辩解。实际上,这也是权利人多次维权不畅的原因。
通过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实践基地,浦东新区张江院听到了商标权利人迪奥公司的迫切的维权心声。
“黄某等人不仅在国内开展这类走秀活动,甚至还在国外举办,甚至开到了权利人的‘家门口’。”检察官表示:“他们已经受到过外地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,但丝毫没有收敛。”
掌握线索后,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机关、知识产权局多次研判案情,并召开“服务商标刑事保护路径”研讨会,厘清案件争议焦点。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,检察官提前介入引导取证,结合自行补充侦查,为案件成功起诉夯实了证据基础。
“黄某开展的是一个服装走秀的服务,在推行服务的过程中使用了品牌的注册商标。因此,黄某等人侵犯的是一个服务商标。”黄某、王某通过开展带有“DIOR”注册商标的时装表演活动违法所得达人民币上百万元,其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。日前,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将两人起诉至法院。
京ICP备13018232号-3 |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6 |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203552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 |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京)字第10541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京)字第181号 |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零字第220018号 |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0076号
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8642 3089